資料源自東周刊及其他網上資源
釋智慧拍戲不成做和尚
自認「似公關多過做和尚」的釋智慧,平常出入坐平治、戴Dunhill手表,與記者打交道更是滿口「靚仔」、「靚女」,言行舉止與得道高僧大相逕庭,甚至予人輕佻感覺。
他擁有這種長袖善舞的圓滑技巧,與其生活經歷不無關係。
俗名潘智遠的釋智慧,出生於南海西樵山,三歲喪父,五歲時他跟隨母親及家姐來港,投靠舅父、亦即寶蓮寺住持筏可,一家三口得以蝸居寺內,當時寺中生活艱難,常常三餐不繼,其母更在兩年後離世。
釋智慧回憶童年生活時曾說:「你們知不知道呀?我十八歲前從未着過鞋,十一、二歲的時候,就要每日上山割六十斤山草,又要放牛,工作日以繼夜年終無休,先至換得一碗飽飯,生活幾咁艱苦。」
長大後釋智慧出寺謀生,投考警察失敗後,又曾膽粗粗試考電影演員,可惜未受過教育的他,對住劇本啞口無言,自然被無情「叮」走,四處碰壁令其心灰意冷,最終在三十歲時皈依佛門,由舅父筏可親自為他落髮受戒。
由於曾在社會打滾,釋智慧待人接物較其他只顧唸經的僧人世故,加上舅父的照顧,終於在佛門闖出成功路,三年後便晉身寶蓮寺董事局。當上董事後,即協助筏可游說政府,要求撥款撥地重建大雄寶殿,並不斷向有名望的城中人士尋求捐助,結果成功把原來只得三幢小樓房的寶蓮寺,變成佔地過萬呎的大寺院。
選區議員當人大
重修後的寶蓮寺大雄寶殿於七○年落成,吸引全港善信絡繹不絕前來燒香拜佛,與此同時釋智慧亦步步高陞,到八七年晉身監院,○五年更成為寶蓮寺第七任住持。
知情者說,釋智慧表面口沒遮攔,其實心思十分縝密,每走一步棋都有精心布局,善於和人打交道的他,不但令自己成為宗教界與政界的大紅人,亦為寶蓮寺帶來大量利益。
在寺院擔當要職後,釋智慧更涉足政壇,藉參加昂坪村村長選舉,晉身鄉議局委員及離島區議員,九八年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,在擔任人大代表的十年裏,釋智慧往往趁到北京開會時,運用其公關技巧,向內地官員介紹寶蓮寺,為寺院擦靚招牌。
封山計嚇窒政府
「二千年時,寶蓮寺準備斥資一億元,在後山興建萬佛寶殿,但港府要寺院補地價五千萬元,不過在釋智慧斡旋下,港府最終減價到一千二百萬。」知情者透露。
除了有政治手腕,釋智慧的「硬功」亦相當了得。
○二年政府就興建昂坪纜車,計劃收回寶蓮寺門外地壇一帶的土地,改建成酒店、購物廊和食肆,釋智慧以此舉妨礙僧人清修,極力反對,並宣布封山七日以示抗議。知情者說,後來釋智慧又透過出席佛教活動的機會,公開向當時的特首董建華夫人趙洪娉提出請求,終在兩年後成功向政府爭取到無償擁有地壇的使用及管理權。
在釋智慧大力經營下,寶蓮寺業務蒸蒸日上,外來掛單僧人及協助做法事的生活補貼,每日可高達一千二百元,寺院本身的僧侶和負責人生活補貼自然更多,而作為住持更有一系列特殊福利,包括獲提供兩個侍者(如貼身佣人)、專用的平治豪華房車、實報實銷交際費等。
雖然福利多多,但釋智慧個人名下,只有兩個市值不超過六百萬元的市區物業,且都是其舅父留給他的遺產。同時他一旦卸任,補貼與福利都可能大大減少。
...待續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